住在桃園眷村密度最高的龍岡地區的我, 跟眷村卻沒有太多交集。父親選了個眷村擦邊球的社區買房,雖然鄰居也多是軍人子弟,但不像住在眷村的人一樣, 生活緊密的連在一起。小時侯常被告誡”眷村的小孩都很皮” ,所以下課後也沒機會去眷村同學家玩。真的好可惜,不然以我的打架戰力,應該可以做前鋒部隊 (呃……)。
附近的馬祖新村,在民國46年建成,是讓駐守馬祖的陸軍第84師的眷屬居住的房舍,也是龍岡地區第一個眷村。旁邊小巧可愛的馬祖幼兒園則是民國47年建成,園內有個小司令台,還有水泥斑馬,長頸鹿。民國 85 年頒布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,居民陸續搬去國宅之後,馬祖新村就慢慢沉睡,在民國93年成為公告登錄的歷史建築。
究竟是為了都更炒地還是維護文物(好吧),民國100年的都更計劃,政府打算用三期工程修整馬祖新村。但公部門的行政效率大家都心知肚明,果然,馬祖新村這一睡,一直到107年才以馬祖新村文創園區重現世人眼前。

感謝桃園市文化局沒有把馬村擦脂抹粉,改成中影文化城或某某老街。忠於原味,合理修復後的馬祖新村,變身成為文青網美的拍照打卡熱點。桃園市文化局在重新開放的第一年,密集舉辦馬村市集系列活動,成功的把年輕人帶來馬祖新村眷村文創園區但其實,馬村還在修繕,不對外開放的期間,我就趁工人不注意,偷偷溜進去拍照了。








現在的馬祖新村有文創小店和市集活動。還有一個很棒的桃園光影電影院和新開的馬村隱園民宿。以前住在這裡的伯伯們,偶爾會回來看看,但除了看看,我相信他們更希望把自己的故事,說給現在的年輕人聽。只要一句"伯伯您以前住這裡嗎?" 就能打開他的話匣子,但這一開講,可不是十幾二十分鐘能結束的。願意聽故事的遊人們,記得立正站好,腰桿挺直!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!
新舊共存。老紅磚房用自己的溫度說故事。






One thought on “馬祖新村 記憶裡的舊時光”